中消协发布中秋国庆“双节”消费维权舆情!这些事件被点名……

发布时间:2023-10-21    来源:本站

图片


10月20日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

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


图片


监测发现

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

消费维权问题集中在

景区管理、交通出行

价格波动等方面


景区管理

监测期间

共收集有关“景区管理”类

吐槽信息14909条

例1:南阳音乐节现盗窃事件


图片


例2:网红景点阿那亚被冲卡


【被游客“冲卡”的阿那亚社区:私圈沙滩,人造网红景点】10月5日,有微博网友发布视频称,国庆期间,有大批游客冲破栅栏进入阿那亚的沙滩游玩。10月6日,有网友发布抖音视频显示,三丰浴场与阿那亚沙滩之间拉起了铁网,不少游客踏入海水绕过铁网,翻越进入阿那亚沙滩。上述两段关于游客“冲卡”闯入阿那亚的视频引发了大量网友讨论,有关“阿那亚沙滩能否被圈占”的争议也随之而来。


图片




交通出行

监测期间,共收集交通出行类吐槽信息3569条,趋势走向显示网民在10月4日便开始筹划返程,峰值出现在假期首尾两端,“抢不到票”“超额卖票”等话题引发波动。

例1:高铁超员,旅客滞留


图片图片


例2:加速包抢票暗含风险


图片



价格波动

监测期间,共收集有关“涨价”类吐槽信息3316条,9月30日出现峰值,当日“酒店楼梯房卖650元”“民宿被涨价四倍”等假日经济乱象引发热烈讨论。

例1:酒店节假日涨价成潜规则 →


图片

图片

图片


例2:服务费、开瓶费、餐具费等附加费用名目繁多


图片

图片



节日期间舆情风险新旧交织顽疾仍在
图片

综合分析节日期间典型案例可以发现,今年中秋、国庆假日消费“顽疾”难解,而新问题又亟待研究。一方面交通拥堵、节日涨价等“常见”问题仍是风险核心,且随着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更加隐蔽、更加复杂的新形态,干预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基层治理面临着新消费的层层考验,在淄博烧烤为小城市破圈发展打开一扇门后,如何塑造城市名片,形成全城协同,实现精准服务,解决新型消费堵点痛点,都是管理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提出三点

消费维权舆情应对建议

图片


1.强化监督管理,更新优化治理手段

面对交织叠加的新旧问题,保护好消费者权益需不断在监管层面精准发力。一是持续加强节假日期间监管执法,对假冒伪劣、随意涨价等高频投诉深入分析、定向治理。二是持续加强部门联动,市场监管、文旅、公安等部门加大联合执法和惩戒力度,及时公布典型违法案件,形成震慑效果。三是对假日、节展赛会等重要时段、重点活动加强调控引导,有效研判风险,完善应急预案。四是交通部门应针对票务系统的安全、效率、智能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相关部门要对第三方平台的交通票务销售行为加强监管和规范。


2.做好投诉工作,拓宽消费者维权路径

遏制假期消费乱象,促进市场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一是相关部门要持续健全沟通机制,及时响应消费者诉求,畅通各级投诉热线及受理渠道,提高消费纠纷解决效率。二是多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依法理性维权,反向督促行业及企业履行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三是关注新兴社交平台,应尝试以此类新平台构建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交互窗口,强化舆论监督力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维权渠道。


3.严格行业自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行业协会要主动发挥积极作用。一是要牵头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引导更多力量加入行业规范行动中。二是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对公然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及经营主体进行公示和批评,形成多方抵制的行业自律氛围。三是需关注社会监督和第三方评价调查,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优化消费体验。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编辑:admin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