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四季度·改革进行时】邱县自规局:探索“五种模式+四项机制”路径 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近年来,县自规局聚焦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盘活闲置资产、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提升项目承载力的重要抓手,采取五种模式,实施四项机制,助力推动一批优质项目落户邱县,顺利盘活了一批闲置资产,有效处置一批遗留问题,实现土地要素节约、项目落地高效、生产成本降低的多赢效果,闯出了一条节约集约用地的邱县模式。2023年,邱县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并在全国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理论与业务培训班(第五期)上,作为地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代表做典型发言。
五种模式
资产租赁,实现速度效益双提升。对于不能正常生产的僵尸企业,通过牵线搭桥,引进新的有实力的企业将其闲置厂房、设备等资产进行租赁,既盘活闲置资产,又让新进企业免去诸多前期手续,省掉建设工期,实现了来即能落、落即能产,快速见效。
债转股权,实现多方合作共赢。对具备厂房及生产设备、但因资金链断裂而陷入困境的企业,通过债权转股权,把原来企业与承建方等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企业的股权、产权关系,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让困难企业轻装上阵,兼顾了财政、银行、企业三方面的利益。
整体收购,实现土地腾笼换鸟。对于已不具备生产能力,恢复无望、长期闲置且业主有破产意愿的项目,坚持依法办事,依规解决,通过法院介入,实施破产清算,使其退出市场,将企业整体回收,彻底厘清与原业主的关系,让出生存空间,用以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
筑巢引凤,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对于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对接的大项目、好项目,特别是现代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解放思想、创新方式,采取政府平台公司先期收购,对接项目需求,对现有厂房进行基础性改造,保证企业拎包入驻,实现快速投产。
嫁接联姻,实现企业优势互补。对有厂房设备基础和经营能力,但因市场、资金等因素而处于停产的企业,积极鼓励和帮助企业寻找市场合作伙伴,通过入股建设新项目,利润按股分红的方式进行“嫁接”“联姻”,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盘活企业现有资源。
四项机制
定期调度机制。时刻把困难企业脱困解僵工作放在全县工作重要位置,坚持每周召开政府常务会、每月召开县委常委会,对全县困难企业、项目复工复产工作进行安排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对复工企业实行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服务。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利用三分之一时间到企业,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有力保证困难企业复工复产和入驻项目的顺利开工。
科学研判机制。联合成立专门小组,从宏观形势和微观运行两个方面定期对停工项目和停产企业研判分析、合理甄别、精准分类。对产品市场好、效益好、前景好的企业和项目,坚持采取债务切割、重组等方式,创造“重生”机会。对因设备落后、工艺落后、管理落后、债务包袱重、严重污染的项目和企业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砍掉,为新的项目腾出空间。
联合帮办机制。组织开发区、自然资源、发改、财政、重点办等部门,成立资金帮扶、市场拓展、要素保障及项目推进、技术人才帮扶、综合协调等专项帮扶小组,分别由牵头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结合部门职能,协调帮扶企业解决存在的遗留问题,为新上项目解决后顾之忧。
重点倾斜机制。对停建项目、停工企业实行“三优先”:一是在对外招商时,优先围绕困难企业同行业进行招商,吸引同行业企业帮扶困难企业脱困;二是在对接洽谈时,优先引导新项目业主与困难企业进行对接,洽谈合作等事宜;三是在新项目选址落地时,优先向停产企业、停工项目引导,有效促进了外地优质企业与县内的困难企业联姻对接,实现互利共赢发展。
县自规局坚守勇于创新突破的理念,通过实践摸索与科学研判,实施“5+4”举措,下大功夫处理低效用地,通过处置亚奇管业、首鼎天运、耀鼎车库、皓博机械等8家资源长期闲置的僵尸企业,共盘活土地近千亩,改造厂房面积7000余平方米,引进20家高新技术企业。在处置僵尸企业,招引项目入驻的同时,始终把群众利益挺在前面,既坚持盘活低效资源,更注重解决职工失业、社保缴纳等遗留问题的彻底解决,确保原有客商无忧“走”新入企业快速“接”、债权债务彻底“清”、矛盾纠纷真正“解”,实现多方共赢。“僵尸企业”获新生,新上项目正年轻,大美邱县正阔步前进,书写节约集约用地的时代答卷。
原标题:《【决战四季度·改革进行时】邱县自规局:探索“五种模式+四项机制”路径 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编辑:admin